科技快讯

火星或曾宜居!“祝融号”发现关键证据

2025年02月28日 | 查看: 52040

  记者2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科学家利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观测数据,发现了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的重要证据,并发现火星曾经历过长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期,表明火星曾经可能是宜居的。

  此项研究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火星或曾宜居!“祝融号”发现关键证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火星乌托邦平原地图、“祝融号”着陆点和四条可能的古海岸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火星与地球同处于太阳系‘宜居带’,且具有与地球相似的地质特征、季节性变化和昼夜节律。”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方广有介绍,过去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但大多集中在火星高纬度区域或极地区域。“祝融号”着陆区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为探索火星中低纬度区域更多奥秘提供了有力支撑。

  火星上探测到的倾斜反射与地球海洋沉积物的对比。(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此项研究中,团队分析“祝融号”雷达实测数据发现,在火星车沿途地表以下10米至35米深度范围内,存在大规模的多层倾斜沉积结构,这样的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团队还通过研究,排除了风成堆积、熔岩管道、河流冲积等其他成因。

  “祝融号”着陆点倾斜沉积结构形成过程示意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这种大规模的多层倾斜沉积结构只有在持久稳定的大型水体环境中才能形成,而不仅仅是局部、短暂的融水现象。”方广有说,研究结果还显示,火星曾长期温暖湿润,中低纬度区域可能曾长期维持适宜液态水存在的温度和气压条件,这表明火星曾经可能是宜居的。

  “如果这一区域曾存在海洋,那么,现在可能有大量水分以地下冰的形式被封存,为未来火星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了可能。”方广有说。(记者张泉)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坚持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双轮驱动
      • 中国经济面面观丨开源模型促成“众人拾柴火焰高”
      • 新华全媒+丨特写:一粒种子的春天
      • 百闻不如一见丨解码“机场下的古长安”
      • 国际罕见病日丨“断翅的”“蝴蝶宝贝”需要关爱
      • 新华每日电讯丨对话梁晓声:《人世间》之后
      • 生活观察丨大回暖跟着倒春寒,专家支招防“春病”
      • 迪迩日记丨阿勒泰:冰上赛马
      • 洋洋大观丨潮玩出海 国风C位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如何查询已购汽车保险?

              药事相商|利奥殷晓峰:探索皮肤领域数字化慢病管理

              央视网与华为签署鸿蒙生态合作协议,加速推进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跨越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

              人保车险|车险怎么买最划算?

              基于 OpenHarmony打造的LightBeeOS通过CCRC EAL 4+认证

              美团外卖为骑手投入冬季配送补贴,发放防寒物资、建设3.8万个驿站

              寻觅世界好物 感受进博会里的潮生活新风尚

              先进制造业集群不能集而不群

              OpenAI“宫斗”大戏,如何影响大模型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