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解答好未来产业投入三问

2025年03月10日 | 查看: 7096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一部署展示了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浪潮中,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心与战略方向。

  未来产业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产业化初期的未来产业,有望梯次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打造面向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先发优势,谋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我国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既是顺应科技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解答好未来产业投入三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来产业具有诸多不确定性,高度依赖颠覆性、前瞻性技术。这样的技术迭代快,耗资巨大且风险高,耗时很久才有收获,甚至可能“打水漂”。因此,未来产业不仅培育周期较长,还存在停滞甚至淘汰的可能。这也导致未来产业不易吸引倾向于“短平快”的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所需资金支持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未来产业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亟需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首先是确定谁来投。政府应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发挥带头作用。金融机构也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支持力度。未来产业依赖持续、密集的资金支持,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注入,最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

解答好未来产业投入三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次是确定投哪里。一方面,重点投向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前瞻性基础研究,为未来产业发展夯实根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支持,促进科研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未来产业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最后是确定怎么投。发展未来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各地应立足当地特色和优势领域,因地制宜实现错位发展。企业作为未来产业投入的主体力量,也要立足自身实际。比如,大企业可以建立内部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将一定比例的营收持续投入到未来产业相关研发;中小企业则要多借外力,包括与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共同体,共享创新资源,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

  投资未来才能赢得未来。加快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入更多耐心资本、金融活水,未来产业才能开出创新之花,育出新质生产力之果。(黄 鑫)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从全国两会看“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 新华视点丨探秘民企创新密码 解锁发展新可能
      • 新华全媒+丨看见别样的她
      • 新华每日电讯丨古老北疆之声震颤数字时代
      • 追光丨运动场上,“她们”光彩夺目
      • 国际观察丨法国“核保护伞”能否撑起欧洲安全防务
      • 香港故事丨香港粤剧帽饰老行尊的“幕后舞台”
      • 哈尼梯田“水镜”如幻!
      • 《扯牌屋》揭美关税政策真相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购买车险有哪些渠道?有哪些区别呢?

              人保车险|车险报案次数多了,对保费有影响吗?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山东区赛打响 20支队伍近百研究生拼农技

              培养用好首席数据官

              加快行业复苏步伐 华为智慧PC跃居轻薄本市场前列

              让快递个人信息更安全

              星闪技术:让万物互联又快又稳

              智慧停车怎能“闷声收费”

              元宇宙企业落户 拱墅数字经济发展再添“虎将”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将推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