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AI前行需创新驱动,也要伦理护航

2025年03月11日 | 查看: 49088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针对人工智能(AI)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道德伦理等问题,应制订《人工智能管理法》,其重点首先即是要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科技伦理规范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也表示,在积极构建开源创新的AI生态体系时,要促进算力资源共享与模型迭代协同,也要完善AI伦理价值体系。

  如今,AI技术如汹涌浪潮般席卷而来,其强大功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蓬勃发展背后,一系列伦理治理难题如暗礁横亘。其中,AI真实性和AI价值观是不容忽视的两个方面。

AI前行需创新驱动,也要伦理护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AI发展伴随的真实性挑战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就是虚假信息问题。譬如,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深度伪造技术,能够生成高度逼真的虚假视频,这轻则令个人利益受损,重则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应对这一挑战,一方面,开发者在模型训练和算法部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融入透明性和可验证性机制,从根源上防止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另一方面,应加快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对利用AI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予以惩治。

AI前行需创新驱动,也要伦理护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除了真实性难题,AI价值观也是伦理治理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AI系统的学习基于海量数据集,这些数据往往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偏见。如果现实社会中的偏见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被AI系统学习后很可能进一步放大。

AI前行需创新驱动,也要伦理护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些西方国家AI面部识别系统面向少数族裔群体使用时有异常高的误判率。有数据显示,在识别有色人种时,几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系统错误率高达20%至30%,而识别白人时的错误率则低得多。这种“AI偏见”的形成,在技术层面,是由于研发者采用的数据库原始样本就存在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这甚至可能使算法将深肤色特征与“高风险”联系在一起。一旦金融、安检和执法领域运用此类面部识别系统,就可能导致不公正待遇。

  因此,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此外,政府和行业组织则应借助审查机制确保AI最大化遵循基本社会道德,或鼓励跨学科合作,让法律专家、伦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参与AI的伦理评估。

  技术创新无疑是AI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但同时也要为AI这艘科技巨轮配备可靠的导航和护航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无论是技术研发者、企业还是政策制定者,都肩负共同的责任。(张梦然)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从全国两会看法治中国建设新进展
      • 经济参考报丨加力稳外贸稳外资 高水平开放更进一步
      • 新华全媒+丨这些“三农”内容,让农民增收有了新“密码”
      • 新华每日电讯丨一个边疆省区代表团的国际视野
      • 全球瞭望丨约瑟夫·奈:美国软实力面临更大挑战
      • 国际观察丨欧洲“重新武装”要迈过几道坎?
      • 追光丨“大莲花”:即将创造历史 期待见证胜利
      • “智”护春耕好“丰”景
      • 我在这里 守边亦是守家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车过户保险怎么办 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菜鸟双十一升级“预售极速达”,多个知名品牌合作接入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将于10月31日返回地球

              脑机接口“解冻”渐冻症患者控制能力

              科技伦理审查为科技向善保驾护航

              张晓: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瓦里安医疗实现由生产商向生态建设者的转型

              多方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智能应用前景广

              基于 OpenHarmony打造的LightBeeOS通过CCRC EAL 4+认证

              视联医疗助力福建开展居家安宁养老疗护服务

              “乌镇时间”开启 数字新技术释放发展新机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