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为“人工智能+”写下新乐章

2025年03月25日 | 查看: 66026

  据报道,前不久在浙江杭州举办的机器人音乐会上,宇树科技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和歌手共同表演。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音乐产业中的深度应用也深刻影响了文化领域,因而受到关注。

  近年来,“音乐+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良好。数据显示,2024年网易云音乐全年营收79.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7.7%,会员订阅收入达44.6亿元。通过AI优化推荐算法,用户日均听歌时长及活跃度持续提升。腾讯音乐2024年第三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0.4%,AI技术被深度应用于内容推荐与版权管理。

  此前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集群,鼓励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集聚。在政策支持下,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数字音乐产业基地落成,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内容生产—版权交易”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为“人工智能+”写下新乐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人工智能与音乐产业在结合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现行著作权法未明确AI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导致侵权纠纷频发;AI在创作中的工具性与主体性双重角色,对音乐文化的主体性构成冲击。又如,数据垄断与人才紧缺并存,头部平台的数据壁垒限制中小企业创新空间,而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兼具AI技术与音乐创作能力的跨界人才较为短缺,进一步延缓了技术迭代。此外,AI生成的标准化模式挤压小众音乐与传统文化生存空间,音乐的艺术性表达与人文温度受到影响。从伦理的角度看,AI歌手的日益普及催生“人类是否需要参与创作”的深层诘问,亟待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以平衡技术效率与艺术创造性。针对此,应多措并举,坚持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构建多维协同的政策体系。

  在产业层面,应加快立法进程,修订著作权法,明确AI创作版权规则,制定行业伦理准则与技术应用标准;推动数据要素开放共享,打破平台垄断,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与原创内容孵化。在企业层面,强化技术差异化投入,重点突破AI辅助创作中艺术性表达与个性化生成的核心技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联合高校开设“AI+音乐”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消费层面,加强公众科普教育,通过展览、论坛等形式提升AI音乐的社会认知度;建立内容分级与质量认证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营造包容创新的产业环境。(胡韵琴)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华水塔”生机盎然 三江清水滋润华夏
      • 新华全媒+丨这九个“行动”词,藏着“提振消费”的密码
      • 记者手记丨用旅居解锁乡村振兴“快慢相生”之道
      • 追光丨高一学生去比世锦赛,身旁对手竟是妈妈的“熟人”?
      • 国际观察丨韩德洙躲过弹劾 尹锡悦命运几何
      • 热点问答丨加拿大提前大选前景如何
      • 全球瞭望丨美媒:美股光环褪色 国际投资者现“撤离潮”
      • 大山里的“追光者”
      • MV《梦想的呼吸》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关于电子保单的四大误区,你知道吗?

              人保车险|二手车应该买哪些车险呢?

              人保车险|车险与车船税

              人保车险|全险是什么,你知道吗?

              人保车险|车险报案次数多了,对保费有影响吗?

              人保车险|车险怎么搭配更划算?

              人保车险|快速了解新能源车险购买注意事项

              人保车险|汽车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大保养?

              药事相商|利奥殷晓峰:探索皮肤领域数字化慢病管理

              “科技赋能短交通行业新场景”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