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胡喆)通过优化算法、构建模型,我国科研团队研发提出卫星遥感新方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高精度动态量化与制图。
这是记者6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了解到的信息。该院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石玉胜研究团队在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遥感反演估算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基于轨道碳观测卫星3号和改进高斯羽流模型的全球重点燃煤电厂CO₂排放观测研究》于近日在《清洁生产》期刊在线发表。
燃煤电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点源碳排放主体,其碳排放量约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总碳排放量的50%,是人类活动碳排放估算的核心环节。科学精准核算燃煤电厂碳排放,对全球碳盘点和电力行业碳核算意义重大,其精准监测与识别已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石玉胜介绍,传统计算方式高度依赖电厂自报的燃料用量与碳排放系数乘积,既无法体现不同电厂、地区的实际排放差异,又因国际缺乏统一核算标准,导致估算结果难以对比验证。卫星遥感技术虽在重点源碳排放监测上优势显著,却面临背景干扰、大气稳定性误差及烟羽(即烟囱中连续排出外形呈羽状的烟体)抬升偏差等难题,致使碳排放反演误差高达50%,成为全球碳卫星遥感监测体系的关键漏洞。
研究数据显示,改进后的模型成功量化全球14座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演精度显著提升,为全球重点源碳排放盘点核查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技术手段,为碳交易稽查与减排政策校准提供科学依据。(记者胡喆)
全球燃煤电厂烟羽可视化效果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新华全媒头条丨“三夏”机收减损一线观察
- 新华视点丨科技、创新、绿色激发产业新动能
- 经济参考报丨5G-A融合应用蓄势 6G创新布局加速
- 新华全媒+丨识别身边安全隐患:这些疏忽都可能引发火灾
- 专访丨COP30候任主席:发达国家须兑现对气候融资承诺
- 全球瞭望丨澳媒:澳须走出自己的道路并与亚洲建立“桥梁”
- 新闻分析丨日铁正式收购美钢 更多妥协难换乐观前景
-
古城“扬”帆风正劲
-
大理西湖十二时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