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落地难何解

2025年09月26日 | 查看: 46168

  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是个老问题。近期,又有多个小区的居民致电媒体,有的吐槽小区内充电桩远远不够用,有的呼吁在小区外安装充电桩,还有的对此表示反对。大家的想法和顾虑不少,一时间莫衷一是。

  细究背后缘由,各有各的道理。充电桩少了,使用电动自行车的需求递增,那么拎回家充电、飞线充电难免会多起来,危险系数陡增,必须引起重视。充电桩装在小区公共区域,原有的绿地、休闲场所多少会有折损。但安在小区外面,会不会距离太远,会不会影响原有的道路通行?比如有一处充电桩安在小区外的路边,本身道路只有一米来宽,台阶下方还是盲道,不少电动车停不进充电区,便放在盲道上充电,又带来新的矛盾。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落地难何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目前,北京电动自行车保持着每年100万辆的增长速度。如此大的保有量,车往哪儿放、在哪儿充电,直接关乎市民生活便利度。市民的诉求“相互打架”,也提醒我们,越往后走,遇到的问题会越细碎,破解方法也越难一刀切。比如,反对小区外围安装充电桩,是因为道路狭窄,还是因为距离太远?反对小区内部安装,是担心社区通行安全,还是介意绿地被占?可以想见,不同小区的症结必然不同。多去走访、倾听,才能找到对症之法。

  其实,在城市治理中类似的烦恼不少。尤其超大型城市,每条街有每条街的情况,各社区有各社区的实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意见。推进问题的解决,大多没有照搬之法,需要各找各的“高招”。如安装充电桩,新建小区应在规划阶段预留或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并明确配建比例。老旧小区则可根据小区楼栋密度安排,本身很拥挤就往外看,外围道路狭窄不妨再往远看;再如,新建充电桩时能不能带动其他服务优化升级等等。一层层深入实际,一步步探索方法,才能一点点推进工作。在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居民也会有更多理解,进而形成更多共识。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落地难何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们常说,幸福感来源于生活缝隙。方便可及的充电桩、触目可赏的绿色空间、抬腿即到的便民小店,点点滴滴构筑的正是城市品质生活。将眼光投注到更多细节,及时回应关切,大家的归属感、幸福感也会更多。(文/田闻之)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落地难何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从北京文化论坛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进展
      • 新华全媒+丨心向北京——库尔班大叔跨越时空的传承
      • 记者手记丨政策暖风拂面,民洽会场“人气”变“商机”
      • 新华调查丨拯救雪豹:一纸判决背后的三江源生态保卫战
      • 财经观察丨智能穿戴产品如何从“破圈”向加速普及迈进?
      • 新华视点丨新型燃料“液蜡醇醚”隐患调查
      • 全球连线丨探访云栖大会:中国创业者加速关注大模型和AI
      • 敦煌文博会丨解语敦煌
      • 新疆美食:一口入魂千年回响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600余万新能源车主,终于等到你!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量化指标明确

              外观更运动/或配备48V微混系统 现代新款i30官图曝光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吉林赛区举行 拼多多以赛促研助力乡村振兴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到2025年实现量产

              类脑智能:模仿人脑高效处理信息

              华为新一代全液冷超充:让新能源汽车“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电动轮式鞋:可主动适应使用者步态

              推动数据适度共享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高通亮相2023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5G和终端侧AI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