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直播间开到大集上

2024年02月02日 | 查看: 63756

  1月26日,记者来到青岛胶州市里岔大集,看到摊位整洁有序,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前走,感受到的不仅是浓浓年味,还有乡村的新风貌、新变化。

  在大集的显眼位置,65岁的村民王清富正在制作纯银古法手镯,他告诉记者:“我从18岁开始学习这门手艺,到现在已经整整47年了。儿女们教会我直播,闲时就对着手机给大家讲制作工艺,好多年轻人都喜欢。”

  熟悉迟双双的人都知道她的花馍很畅销。只见她打开手机,熟练地进入直播间:“我的花馍本来就不愁卖,现在通过网络平台更多外地顾客也了解我的产品。现在大集很多摊主都学会了直播,我们都算电商主播呢!”

  里岔镇党委书记孔浩说,“希望更多人借助网络,让高人气的集市成为促消费载体”。里岔镇已围绕集市,对德福源黑猪、多多花馍、海宸果蔬等产品制定个性化直播方案,进一步发挥电商直播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推动越来越多的摊主参与直播。

  胶东花饽饽、罗家村糖瓜、大店风干鸡、韩家庄黄香、丰隆屯红烛、乐州火腿、喜满年饺子、巩式根雕……各类非遗项目和手工产品成为胶州市胶东街道麻湾大集的特色年货。当地不少民间手艺人把冬闲变冬忙,在春节前手工制作糖瓜、花饽饽、红烛、黄香等拿到集市上去卖,备受欢迎。

  丰隆屯村传统手工艺大红挂蜡传承了上百年。每年腊月,当地红烛艺人开始加班加点忙碌起来,近20道工序生产出的大红烛通过大集销往千家万户。摊位上丰隆屯手工艺人刘启友说:“很多客户就是冲着传统手工艺来的,他们很喜欢大红烛。”

  传统黄香在年前也很畅销。记者在麻湾大集看到,多名商户售卖传统黄香。谈家庄制香大户谈伟介绍:“每年入冬以后,村民就聚在一起制作黄香,让农闲时节变增收旺季。”

  传统黄香制作技艺已被列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谈香非遗工坊的车间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非遗工坊”。谈伟说:“我们一般早晨5点左右就到集上,一天能卖万余元。”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发挥独特作用。胶东街道宣传委员郑璇说:“我们将继续借助大集深挖非遗资源,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展示非遗文化,在新村、社区开设非遗体验工坊,面向居民开展体验活动,进一步唤醒公众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记者 刘 成)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解读快递量最大城市的经济密码
      • 新华全媒+丨坐着火车看中国,一起感受“舌尖上的春运”
      • 新华视点丨多地优化楼市调控政策 市场反应如何?
      • 财经观察丨南方地区聚力激活冰雪经济
      • 新华全媒+丨“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乡村振兴蹲点观察
      • 新闻分析|车用电池:美国挥刀砍人却伤到自己
      • 追光丨多哈,“中国红”来了!
      • 文旅新探丨悠悠古道寻迹太行
      • 有一种年味儿 叫“坝坝宴”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人保安康险来守护您的健康

              人保车险|车主出行,你了解减速带吗?

              世用汽车加快推动“千城万店”营销战略落地

              2019年10月份云逸 C4 AIRCROSS销量738台, 同比增长223.68%

              RTE2023开幕 声网实现广播级4K超高清实时互动体验

              加快行业复苏步伐 华为智慧PC跃居轻薄本市场前列

              vivo携手蔡司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合作深化共启“大光学战略”

              人保服务|分分钟告诉你驾意险有没有必要买!

              软件生态成折叠屏市场发展关键 华为助推行业跨越发展

              人工智能驱动数字营销业降本增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