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是全球绿色转型的生力军。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单位科研团队合作,成功突破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难题,并开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32.5%、具有长期运行稳定性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相关成果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当前,生产生活中较常见的太阳能电池为晶硅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在26%左右。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由晶硅和钙钛矿两种材料组合吸光,相较传统晶硅电池具有发电成本低、光电转化效率高的特点。长期以来,这款新型电池在制备过程中,常出现钙钛矿薄膜不均匀和晶体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成品出现缺陷,影响光电转化率和使用寿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为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等开发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受访者供图)
“制备这种叠层电池,是在晶硅电池上先镀一层钙钛矿前驱液,该前驱液干燥时逐渐形成晶核并结晶,最后‘长’成宽带隙的钙钛矿薄膜。但由于钙钛矿材料里的组分多样、晶种相态复杂,导致‘长’出的薄膜不均匀。”北理工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陈棋说,团队创新提出宽带隙钙钛矿结晶控制策略,在前驱液中添加长链烷基胺,促使高质量晶核加速“生长”,抑制低质量晶核“生长”,从而制备出均匀的高质量宽带隙钙钛矿薄膜。
北理工材料学院助理教授陈怡华介绍,团队基于这一创新思路,分别制备出1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的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对应实现的光电转换效率为32.5%和29.4%,均优于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此外,经过最大功率点跟踪测试后,样品展现出长期运行稳定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陈棋表示,该成果为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发展打下关键技术基础,有望推动其产业化应用,提升光伏发电效能,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记者赵旭)
【纠错】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上合示范区为国际经贸合作注入“上合力量”
- 新华解码丨万亿级市场规模,低空经济如何“飞”得更稳?
- 新华全媒+丨专 新 全——奥运产品“中国造”现象观察
- 约大牌丨邓雅文:希望首金成小轮车走入大众视野“敲门砖”
- 新华调查丨博物馆暑期服务,如何“出新”更“走心”?
- 秀我中国丨探访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样板房
- 港澳连线丨在国际舞台唱响国歌 香港学生深化家国情
-
董栋、张欣欣:飞跃人生
-
蒋雄达和他的“音乐乐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