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整治网购“缺斤短两”乱象

2024年09月10日 | 查看: 71900

  新鲜水果经运输后重量变轻,净重、毛重标注不清,实物与宣传图片差异明显……网购商品“缺斤短两”,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网络购物环境。

整治网购“缺斤短两”乱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家“缺斤短两”违背诚信原则,或构成虚假宣传甚至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但线上交易不同于线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模式,出货与收货有“时差”,“缺斤短两”往往说不清,消费者维权有难度。

  一是证据收集难,商品开封后,商家常常推诿,甚至指责消费者动了手脚,让消费者陷入被动;二是维权成本高,消费者与商家和平台多轮沟通,或诉诸法律,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且维权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许多消费者便选择不了了之。

  目前,平台对不良商家缺乏实质性处罚,要么以“生鲜产品不售后”为由“和稀泥”,要么要求商家原价赔偿,导致商家犯错成本很低,助长了有空子可钻的侥幸心理。

  避免网购“缺斤短两”,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是基础。平台要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健全商户管理制度,完善平台规则,明确详情页需要提供的产品信息,以及消费者有必要了解的产品细节;完善商家信誉评价体系,智能优先推荐信誉良好的商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反馈,建立更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

  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整治电子秤作弊,全方位打击“缺斤短两”乱象。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行为转到线上,市场监管部门对网络购物乱象的整治也不能缺位,要加大对网售商品检查抽查力度,让商家心存敬畏,规范自身行为,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张 晓)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良渚遗址书写保护传承新篇章
      • 民生直通车丨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守护幸福“夕阳红”
      • 新华全媒+丨贵州六盘水创设特色人大代表工作站见闻
      • 两岸关系丨在皖台湾教师的追梦心声
      • 文旅新探丨“桂林先民”什么样?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告诉你
      • 乡村振兴丨西安:“南果北种”结硕果 增收致富有新路
      • 秀我中国丨阿尔山:何处寻秋?
      • 我给自动驾驶车当“教练”
      • 在哈尔滨“穿越季节”的旅行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二手车应该买哪些车险呢?

              人保车险|快速了解新能源车险购买注意事项

              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携手共进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启 中国联通闪耀“互联网之光”

              高原绿色超充电走廊雏形初现 新能源自驾摆脱电量焦虑

              新型可穿戴设备能“识音辨病”

              新华网专访网商银行副行长江浩:AI应用能否推动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