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陶虹)《笑傲江湖》《喋血双雄》《龙虎风云》……在录像厅时代,这些经典老片曾风靡一时,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岁月。12月26日至29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经典电影修复计划”专题展,一批借助4K、AI技术修复后的经典老电影,在此次专题展上展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次专题展首场放映了4K版《笑傲江湖》,随着“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旋律响起,影迷们又回到了那个快意恩仇、浪漫豪情的武侠江湖。
电影从业者徐思原在观影时表示,新技术让老电影“重生”。电影修复最早是意大利人在60年代像修文物一样的“手艺”,一部片子花费几百万、耗时几年才能修出来,修复产量低。现在在AIGC技术的帮助下,修复效率得到提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修复前后对比。新华社发
中国电影资料馆制作部修复师王峥、火山引擎多媒体实验室算法工程师张港参与了此次电影修复,他们向记者介绍了老电影的修复过程。拿到一部待修复的影片,首先需要做分析评估,人工修复效果更好的画质问题归修复师,重复性的、“耗人”的画质问题,由算法工程师利用视觉大模型技术,将算法识别出来的画面中划痕、脏点,一次性祛除。
张港说:“AI能解决修复师难以处理的问题,比如智能插帧技术,通过对比前后帧内容生成中间帧,能让24帧的打戏变成48帧,4K版《A计划》清晰呈现了狄威‘乌龙绞柱’动作中的‘缴械踢’细节,《飞鹰计划》结尾的成龙经典打斗画面更加顺滑流畅。火山引擎不断优化视觉大模型,通过模型结构引入时序模块、训练和推理策略优化、建设大模型画质插件能力,让画面更清晰,修复后的画面更自然。
电影修复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是对文化记忆、时代情感的挽救。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在参观时说:“修旧如旧、保存电影档案是修复的第一原则,第二原则是修复得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观影习惯,比如把威亚去掉,色彩调得更亮,因为电影留存档案的目的还是要让后人看,如果有一种方式让电影‘存活’得更好,为什么不呢?”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
新华全媒头条丨“北大仓”的丰收密码
- 新华全媒+丨“一平米”里的科普“大乾坤”
- 国际观察丨美国“芯片战”的枉费心机与一错再错
- 香港故事|城迹寻踪:市民导赏团领略香港魅力
- 追光丨“工业迪士尼”再迎火热冬日
- 全球连线丨美国青少年交流团访问河北 期待加深了解与友谊
- 生活观察丨专家科普人偏肺病毒 冬春这样守护呼吸道健康
-
飘香的平遥牛肉
-
与二里头的四十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