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给科技创新留出容错空间

2025年01月20日 | 查看: 79321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容错免责事项清单(试行)》,充分考虑科技创新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聚焦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针对科研单位及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容错免责,提出了13条具体措施,受到当地创新活动主体的普遍好评。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同时也是投入大、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的探索活动。不少创新思路因为科技创新主体担心出错、害怕失败等原因而停留在萌芽状态,无法转化成生产力。近年来,湖北、黑龙江等省份推出类似举措,构建科技创新工作容错免责机制,旨在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

给科技创新留出容错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容错免责清单点亮了科研试错的“绿灯”,鼓励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担当作为、勇于创新。而要更好地发挥容错免责机制的作用,还需为其设置纠错机制、惩戒机制,同时离不开相关部门落实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

给科技创新留出容错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容错不意味着放纵错误,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确定容错科学边界与合理范围,并制定容错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及相应运行规程。在容错免责的同时,建立健全纠错机制,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应认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防止类似的错误重犯,并以审慎负责的态度认真研判项目的后续安排,并充分考虑和保障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给科技创新留出容错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是包容不是纵容,应配套构建科技项目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有效、惩处有力的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和惩戒机制,提高科研失信行为的违纪违法成本,降低容错免责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同时,加强容错纠错、科研诚信、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推动科技创新主体恪守科研诚信,减少失败免责认定的失误风险。

  此外,还需构建科技、司法、审计、金融等相关部门对科技项目的监督、检查、审计等信息互通共享渠道,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确保有关政策落实落细。应保证容错免责机制运行公开透明,及时公示相关免责项目认定流程和结果,接受公众监督,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有关政策,推动相应机制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真正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余 健)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荒野守护人——记可可西里巡山队
      • 新华视点丨微光成炬,温暖回家路
      • 小数据大经济丨“烟火气”里的大国经济消费潜力
      • 新华全媒+丨重庆“一表通”改革为基层干部减负见闻
      • 追光丨担心健身房“跑路”?上海出招了
      • 秀我中国丨神奇龙船花灯 百年非遗里藏着“高科技”
      • 全球连线丨“洋记者”看科技如何赋能春运
      • 风雅·画卷上的瑰宝
      • 日行万步的“车辆医生”

              推荐阅读:

              马克华菲“东方红”主题大秀唱响米兰男装周!

              人工智能大模型陆续上线 加速赋能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来自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交流研讨会的观察

              菜鸟双十一升级“预售极速达”,多个知名品牌合作接入

              华为新一代全液冷超充:让新能源汽车“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星闪技术:让万物互联又快又稳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开幕

              海尔骄阳空气能热泵冷暖:以技术创新助力科技强农、产业兴农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