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大厦

2025年02月07日 | 查看: 72072

  以坐冷板凳的耐力做好基础研究,就能以“无为”之学成“无不为”之功,以领先的基础研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前不久,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南京揭晓。其中,“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凝聚态物质中的引力子模”这一基础研究成果入选,展现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长期重视、对前沿科学的重点关注、对原始创新的大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24研究前沿》报告和《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展现国家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活跃程度和引领力的强弱,为观察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视角。

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大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升。从基础研究实力看,我国在研究前沿热度和增长速度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显著缩小。在分领域中,2024年我国在农业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四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临床医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领域展现出稳步提升态势。从引领度看,我国基础研究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关键领域的地位稳步提升。

  我国在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人才评价、成果评价、经费管理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激发了基础研究的活力。比如,基础研究投资周期长、研究难度大,更加需要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开拓基础研究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满足基础研究的长期资金需求。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到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整体来看,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战略科学家、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仍然缺乏。在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大部分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方面,我国人才储备还不足。要从根本上优化人才结构,必须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大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动基础研究发展,同样需要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辩证统一、并行不悖。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基础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围绕人类共同发展难题拓展深化联合科研,才能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和顶尖人才,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乘势而上,继续深耕,以坐冷板凳的耐力做好基础研究,就能以“无为”之学成“无不为”之功,以领先的基础研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张 凤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大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
      • 新华全媒+丨“失”中见“得” 从铁路失物招领处看春运之“变”
      • 经济参考报丨告别“马路蹲”,探访零工们的“暖心市场”
      • 追光丨嘿~龙江!哈~尔滨!
      • 新华每日电讯丨年味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 全球瞭望丨英学者:加强对华贸易是正确选择
      • 国际观察丨刚果(金)东部冲突缘何愈演愈烈
      • 30分钟对话30岁羽生结弦
      • 小石头撬动大产业

              推荐阅读:

              冬奥会招募出租车专用驾驶员了?

              夯实算力高质量发展基础

              走向产业化又一里程碑!3款石墨烯产品“上新”

              第六届进博会插上数字化“翅膀”

              天猫国际携手100个进口新品牌正式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张晓: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瓦里安医疗实现由生产商向生态建设者的转型

              智能手机消失之后,人类如何通信交流

              工信部印发《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加快构建数据资产估值体系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