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产氢效率提升15倍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2025年04月08日 | 查看: 63223

  新华社沈阳4月8日电(记者王莹、刘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产氢效率提高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相关论文4月8日在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

  据介绍,光解水制氢以二氧化钛半导体为催化材料,在阳光下直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光线照射二氧化钛时,内部产生的带电粒子成为分解水的工具,整个过程绿色环保。

产氢效率提升15倍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这些被激活的带电粒子并不稳定,绝大多数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就会复合湮灭。此外,高温制备容易形成氧空位捕获带电粒子,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光催化反应的效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科研团队负责人刘岗说。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团队创造性地引入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邻居——钪元素对二氧化钛进行改造。由于半径相近,钪离子能完美嵌入材料而不造成结构变形,钪的稳定价态也恰好能够中和电荷失衡问题,且钪离子能重构晶体表面,产生特定的晶面结构让带电粒子有充分参与反应的时间和空间。

  在模拟太阳光下,科研人员利用改造后的二氧化钛催化材料分解水制氢。新华社记者 刘祯 摄

  “改造后的光催化材料性能显著提升,紫外线利用率突破30%,在模拟太阳光下产氢效率较同类材料提升15倍。”刘岗说,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1平方米的光催化板,在阳光照射下每天能产生约10升的氢气。

  目前,我国二氧化钛产能占全球50%以上,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我国的钪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科研人员表示,光催化分解水效率进一步突破后将有望实现产业应用,推动能源结构升级。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让“工程师红利”持续释放
      • 新华全媒+丨全球首次人机共跑马拉松看点探析
      • 新华视点丨人市两热 多彩假日活力足——清明假期盘点
      • 财经观察丨从“歇脚处”变“心归处”,民宿经济何以持续升温
      • 新华每日电讯丨用“算力”提质增效,撬动生猪产业升级
      • 追光丨这所大学有一整节课没有课,鼓励学生去锻炼!
      • 全球瞭望丨美国关税政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银发专列”助老年人乐享出游
      • 抗战文物说历史丨血染红袖标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人保安康险来守护您的健康

              人保车险|细数车险缴费的几种方式

              人保车险|车险可以买半年的吗?

              人保车险|车险不及时续保会失去哪些福利?

              人保车险|高速路上的行车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术创新提速汽车智能化

              人保服务|保护孩子,您可能需要一份意外险!

              用好工业互联网创新密码

              电动轮式鞋:可主动适应使用者步态

              “黑科技”为“双十一”快递提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