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受这一现象启发,该所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FlowSight的仿生侧线传感器,让水下机器人也能精准地感知水流变化,像鱼儿一样灵活游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IEEE机器人汇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下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完成高危水下作业。“然而,当前水下机器人存在导航精度不足、难以感知水流信息、智能化水平待提升等问题。”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助理研究员张天栋说。
在这项研究中,FlowSight用一根模仿鱼类侧线神经丘的柔性硅胶触须进行水流传感。当水流碰到触须时,藏在其内部的摄像头就会拍下触须弯曲的细微变化。通过智能分析这些弯曲图案,设备就能读懂水流密码,直接算出水流速度和方向,测速误差仅3%,测方向误差不到1%,完全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
同时,科研人员把FlowSight传感器装在仿生水下机器人RoboDact身上做测试。“测试结果显示,RoboDact能像真鱼一样,感知到水流变化就自动调整游动姿势,不仅能顶着水流前进,还能根据水流情况灵活转向。”张天栋说,未来其在水下勘探、生态监测等场景大有用处。(记者陆成宽)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新华全媒头条丨70年逐一城:盘龙城深度探源“江河对话”
- 记者来信丨“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 记者手记丨在日照港感受“港强、产旺、城绿”的发展脉动
- 财经观察丨香港新股市场畅旺 创科和新消费领域受追捧
- 新华全媒+丨手握15个世界冠军,他又在大学讲台“火”出圈
- 热点问答|加沙停火还能谈成吗
- 专栏丨哥伦比亚与“一带一路”的时代交响
-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淘俄货” -
摩托拉力“速成班”?替你试了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