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紊乱相关?研究揭示作用机制

2025年06月20日 | 查看: 49210

  新华社西安6月20日电(记者蔺娟)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近日该院精神心理科马现仓、高媛团队在精神领域权威期刊《大脑、行为和免疫》在线发表原创研究论文《Nod2缺失以性别特异性方式加剧母体免疫激活后代的精神分裂症相关改变》,该研究首次建立了Nod2缺失和母体免疫激活的双打击模型,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免疫-脑轴”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紊乱相关?研究揭示作用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既往很多研究揭示了遗传、环境、肠道菌群等因素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关键原因,然而其具体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紊乱相关?研究揭示作用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现仓教授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紊乱有关,肠道生态失调导致肠道衍生细菌产物向体循环的转运增加,促进炎症和其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生理异常。肠菌产物胞壁酰二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激活的上游介质之一。Nod2作为一种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肠菌产物胞壁酰二肽,启动信号级联,释放炎性介质,支持早期宿主防御和免疫调节。

图为该研究的图形摘要。新华社发

  此次研究发现,Nod2基因缺陷与孕期免疫激活的双重暴露可导致雄性子代出现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并伴随脑发育异常、肠道屏障损伤及微生物群紊乱。宏基因组分析进一步证实,母体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垂直传播影响子代,从而增加子代神经发育障碍风险。机制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涉及肠道完整性破坏、肠道类器官形成能力受损、神经递质信号异常以及胎儿脑内基因表达谱的显著改变。

  马现仓介绍,此项研究不仅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环境-微生物”交互作用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多因素共同作用在精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及其相关免疫通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该成果为开发基于肠道免疫调控的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开辟了通过调节肠道健康来改善精神健康的新视角。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三夏”机收减损一线观察
      • 新华视点丨从《祷》的爆火,看川美艺术展何以破圈
      • 经济参考报丨5G-A融合应用蓄势 6G创新布局加速
      • 新华全媒+丨识别身边安全隐患:这些疏忽都可能引发火灾
      • 专访丨COP30候任主席:发达国家须兑现对气候融资承诺
      • 全球瞭望丨澳媒:澳须走出自己的道路并与亚洲建立“桥梁”
      • 星空有约丨22日和23日凌晨金星、昴星团相继伴月
      • 古城“扬”帆风正劲
      • 大理西湖十二时辰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安全驾驶 认真驾驶

              基于 OpenHarmony打造的LightBeeOS通过CCRC EAL 4+认证

              数字经济专利创新蓬勃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人保车险|车损险不可缺少!

              算力行业或出现价格上行态势

              中关村科金1+N新品系列亮相,为企业打造大模型强人工智能应用

              京津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召开

              人保车险|洗车不注意这8件事,等于毁车!

              人保车险|网上买车险可靠吗? 怎么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