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525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16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历时8年建成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AliCPT-1)实现首光观测,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GHz频段清晰图像,并于7月13日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新民研究员团队提出,是我国首个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这一标志性进展预示着,我国科学家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后瞬间产生的“原初引力波”。
如果把宇宙比作人类,原初引力波就是宇宙在婴儿期的“第一声啼哭”。这种神秘信号产生于宇宙暴胀时期的时空量子涨落,是极早期宇宙遗留下来的最原始的“时空涟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原初引力波探测被世界公认为重大基础科学前沿,是检验宇宙起源理论的关键实验,为研究宇宙起源、验证暴胀理论及探索量子引力效应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观测窗口。
“若顺利探测到原初引力波,我们将有机会一窥宇宙‘最初的模样’,同时推动低温超导探测器、低温读出电子学等尖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促进宇宙学研究迈向更高精度的时代。”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首席科学家张新民说。
原初引力波极其微弱,其信号隐藏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振中,而地球大气中的水汽会严重干扰观测。因此,探测实验必须在极干、极净的地方“架设望远镜”。
“青藏高原连呼吸都困难,却是观测宇宙的极佳地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经理刘聪展介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地球上可以开展原初引力波观测的台址包括南半球的南极、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和位于北半球的青藏高原及格陵兰岛。
阿里原初引力波观测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从青藏高原到浩瀚宇宙,中国科学家矢志创新,解码宇宙“最初的奥秘”。此次成功完成首光观测,标志着我国在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意义深远。
“首光观测只是开始!作为北半球首个高海拔原初引力波的观测实验,其建成填补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与南半球的南极、智利形成互补观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副首席科学家李虹表示,实验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极早期宇宙研究中的国际话语权。
未来,人类或将真正“看到”宇宙诞生的那一刻——而中国,正在这场探索中扮演重要角色。
策划:陈芳
记者:胡喆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新华全媒头条丨“西夏陵”成功申遗综述
- 权威访谈丨国家文物局局长谈“西夏陵”成功申遗
- 新华全媒+丨看湖南宁乡54.6万亩早稻丰收图景
- 两岸关系丨台北故宫博物院暑期特展揭示古代围棋文化魅力
- 新华每日电讯丨一把“新钥匙”转进“新生活”
- 香港故事丨黄大仙信俗:从香火氤氲到非遗新韵
- 文明对话丨深海考古,打开中意跨海相知的“时光宝盒”
-
地质灾害的“侦察兵”
-
手工地毯铺就阿中经贸“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