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2025年09月25日 | 查看: 49270

  新华社广州9月25日电(记者马晓澄)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随着现代北极海洋快速变暖和淡化,类似的开关可能被再次激活,需要密切关注。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研究人员表示,在5600万年前的超级变暖事件中,地球经历了极端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由于该事件与当前气候变化存在诸多相似,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然而,其背后的碳循环机制,特别是北极海洋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2023年7月25日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据介绍,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大量的甲烷以水合物“可燃冰”形式储藏在海底。以往科学家担忧海底甲烷释放后会大量进入大气,直接加剧全球变暖。但近年研究发现,当前绝大部分海底释放的甲烷都会快速溶解在海水中,然后被各种微生物“消化”掉,很少能直接进入大气。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歌表示,这个过程就像“慢燃发电厂”,即微生物以硫酸盐作为“燃料”,高效转化甲烷能源,同时产生碱性物质,缓解海洋酸化。而5600万年前,北极海水硫酸盐浓度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因为硫酸盐严重不足,就像燃料短缺一样,发电厂无法正常工作,甲烷只能进入海水。这时,好氧细菌开始“快速燃烧”甲烷,释放二氧化碳,就像高温燃烧释放大量废气一样。

  研究团队基于北极海洋浮游植物“分子化石”重建的二氧化碳浓度显示,5600万年前北极海洋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比全球平均值高,这说明北极海洋从原本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变成了排放二氧化碳的“烟囱”。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提醒,当北极海水变淡、化学环境改变时,可能重演5600万年前的故事,即甲烷从高效利用转向快速燃烧,并加剧气候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从北京文化论坛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进展
      • 新华全媒+丨心向北京——库尔班大叔跨越时空的传承
      • 文化视点丨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 财经观察丨智能穿戴产品如何从“破圈”向加速普及迈进?
      • 唠“科”话丨谁给“风王”踩了“刹车”、打了“转向”?
      • 全球瞭望丨彭博社:美国从联合国创立者变为“破坏者”
      • 记者手记丨中国图书在印尼国际书展受热捧
      • 新疆美食:一口入魂千年回响
      • 新疆库车:聆听千年丝路回响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购买车险有哪些渠道?有哪些区别呢?

              人保车险|车险可以买半年的吗?

              博西家电唐善达:扎根中国市场 以创新产品回馈本土消费者

              文心大模型4.0问世 李彦宏:我们即将进入一个AI原生的时代

              第六届进博会插上数字化“翅膀”

              人保服务|保护孩子,您可能需要一份意外险!

              提升国际数字治理能力——记全球数字产业高峰对接会

              无人机替代蚕农“走山移蚕”

              人保服务|分分钟告诉你驾意险有没有必要买!

              华为新一代全液冷超充:让新能源汽车“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