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短视频平台不可“短视”

2023年12月26日 | 查看: 49596

  日前,美团外卖将4名为获取流量而冒充骑手、长期进行虚假摆拍、损害骑手形象的网红告上法庭,要求其向被污名化的外卖员群体道歉,并赔偿损失。消息一出,受到广泛关注。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剑走偏锋,公然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打起法律的擦边球,特别是将流量生意对准了外卖员群体,让人愤慨。网民的谴责、企业的维权也说明,一味追求低级趣味,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不仅不是什么流量密码,还终将遭到流量反噬。

  这些年来,以短视频行业为代表,互联网新业态风生水起,风头正劲,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数已达10.26亿人。然而,在用户规模呈井喷式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种种乱象:有的视频账号通过“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制造“拼接真实”,引发社会担忧;有的网红博主自导自演,刻意发布低俗内容,挑战媒介伦理;有的短视频平台固守功利化思维,放弃守土有责的责任担当,片面追求流量和用户量而忽视内容质量,不惜哗众取宠、触碰红线……凡此种种,不仅给用户带来困扰,可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污染了短视频行业的健康生态。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监管部门采取约谈、整改、下架、永久关闭等措施,打击了一大批违法违规账户。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污名化特定群体”被纳入重点治理范围,再次释放了从严治理短视频乱象的信号。遏制网络戾气传播,营造清朗网络环境,除了监管部门发力,也需要平台尽职尽责,形成合力。

  对短视频平台来说,互联网的“头部效应”不仅意味着传播优势,也意味着平台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做好短视频内容的风险控制,通过升级技术手段,提高对不实信息、恶意炒作内容的识别效率,防止传播失范,避免成为一些网红“流量为王”的推手;另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提高准入门槛,完善自审自查机制,加大对违规账号的处置和打击力度,将虚假摆拍、恶意造谣的网红逐出平台。

  更重要的是,平台企业要摒弃“流量至上”的理念和考核方式,回归记录美好生活的初心,以高品质原创内容占领市场,赢得用户的青睐。(祝 伟)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古时雄关漫道 今朝动能澎湃
      • 新华全媒+丨一项小村赛的高质量发展探索
      • 港澳连线丨2023,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台湾连线丨宝岛寒风中的热切呼声
      • 秀我中国丨近100年前的上海法餐长啥样?
      • 文化新观察丨戏剧梅开四十载 香自苦寒报春来
      • 追光丨这个冬天,“雪飞天”依旧是欢乐的“冰雪乐园”
      • 追梦丝路
      • 寒潮中的“草莓保卫战”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驾驶证信息知多少,快来看看吧!

              人保车险|车险不及时续保会失去哪些福利?

              预计二季度上市 全新一代华晨宝马3系下线

              新款福特 F-150谍照曝光 有望2020年上半年发布

              汽车产业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高通在2023骁龙峰会展示生成式AI赋能多品类终端

              第六届进博会插上数字化“翅膀”

              “AI+云计算”助技术红利长效释放——2023云栖大会观察

              科技伦理审查为科技向善保驾护航

              运用数智技术加快建设“蓝色粮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