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中国发现恐龙新属种被命名“达泰龙”

2024年03月01日 | 查看: 69245

  2月29日,记者从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团队获悉,此前在江西省会昌县发现的两件甲龙亚科标本为甲龙类新属种。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达泰龙”,意为“通达、安泰”之意。达泰龙的发现是对晚白垩世早期甲龙亚科化石记录的重要补充。

  甲龙是一类草食性恐龙,生活在晚白垩世的北美洲和亚洲。其最大特点是周身覆盖有大量骨板,好似身着“铠甲”,因而常被称为“坦克龙”。其中的甲龙亚科成员尺寸较大、头身较宽,尾巴末端有发达的尾锤。

  图为达泰龙的3D复原重建模型。(受访者提供)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联合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学者共同完成,并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脊椎动物解剖学·形态学·古生物学》上发表。

  据悉,2016年会昌进行道路开挖施工时,有村民注意到散落的紫红色碎石块中隐约可见白色骨质物体,但因其过于破碎、难以辨别,被捡拾保留于当地。直至2018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将碎石块收集至馆内并对其进行修复保护与研究。

  图为经过清理修复后的达泰龙化石标本。(受访者提供)

  经过长期拼合修复,两只叠压在一起的甲龙标本逐渐呈现。研究发现,两件标本均是亚成年个体,体长约3.5至4米,其前颌骨突出,有与其他大部分甲龙亚科相似的、标志性的颅部突起,独有特征是脸颊两侧各有一对小型向外伸展的角。

  图为两只叠压保存的达泰龙复原图。(受访者提供)

  邢立达介绍,达泰龙处于亚洲甲龙亚科的衍生类群,或与发现于中国北部和蒙古国的绘龙构成一个姊妹类群。而其叠压的埋藏姿态也曾在绘龙身上出现过,当时被解释为风沙沉积的快速掩埋,间接说明了绘龙的群居行为。“达泰龙标本是沉积在河流或湖泊中,是否原地埋藏,还不得而知,但很可能与甲龙类的群居行为相关。”(记者魏梦佳)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勇作“追光者”——高德红外摘“芯”记
      • 财经观察|新财政预算案助香港精准发力应对挑战 
      • 经济参考报丨从一会、一区、一县感受新春经济活力
      • 新华每日电讯丨“三分吸附法”为基层治理开“良方”
      • 追光丨一起来看专业人士的“热辣滚烫”!
      • 秀我中国丨坐火车如何办理宠物托运?
      • 文旅新探丨横道河子慢时光
      • 摇曳在光影中的东方艺术
      •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

              推荐阅读:

              2019年10月份云逸 C4 AIRCROSS销量738台, 同比增长223.68%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吉林赛区举行 拼多多以赛促研助力乡村振兴

              以“人才引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助力移动支付新体验 微信支付刷掌技术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视联医疗助力福建开展居家安宁养老疗护服务

              真正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武汉商业航天飞向更广空间

              高原绿色超充电走廊雏形初现 新能源自驾摆脱电量焦虑

              人保车险|新车该买哪些保险呢?

              蚂蚁数科技术出海成果初显 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