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2023年11月03日 | 查看: 66212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崔爽)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是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有望成为颠覆性产品。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指导意见》强调,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及“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具体来看,要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系统部署“机器肢”关键技术群,打造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攻关“机器体”关键技术群,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构建完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模式。

  《指导意见》明确,加快人形机器人在特种环境的应用,面向恶劣条件、危险场景作业等需求,强化复杂环境下本体控制、快速移动、精确感知等能力;聚焦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在典型制造场景实现深度应用。同时,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农业、物流等重点行业应用落地,提升人机交互、灵巧抓取、分拣搬运、智能配送等作业能力。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推荐阅读:

            服贸会上解锁数字人民币新体验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山东区赛打响 20支队伍近百研究生拼农技

            药事相商|吉利德科学金方千:不懈创新,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不能松劲

            网络能力比5G提升10倍 5G-A:支撑新体验新联接新业务

            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落地

            数字贸易成外贸增长新引擎

            工信部印发《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神州租车与北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 向上融合共建未来自驾出行新生态

            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