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中国“火箭心”挽救心衰患者

2024年08月19日 | 查看: 70115
8月14日,植入了“火箭心”的患者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查体。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新华社天津8月18日电 题:中国“火箭心”挽救心衰患者

  新华社记者杨文、张宇琪

  1174天。

中国“火箭心”挽救心衰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海宁看了看绑在腰腹上的控制器,双手捏着两侧的电池,抬起头笑着说:“从来没有想过,我不仅有了工作,还和正常人一样找到了灵魂伴侣。”

中国“火箭心”挽救心衰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块和手机一般大小的控制器,上面记录着术后天数,还有血泵转速、流量、功率和患者心率。一根细细的导线连接电池,持续辅助心脏向全身各器官泵血。

  25岁的心衰患者李海宁,已经和这颗利用中国火箭制造的多项技术、完全实现国产的人工心脏“火箭心”共处了3年多时间。

  “能活下来真是奇迹!现在的我重获新生。”8月1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下称“泰心医院”),李海宁等19名安装了“火箭心”的心衰患者代表分享康复后的体验和生活。

  “火箭心”为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HeartCon,由泰心医院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设计,通过植入医疗器械,帮助部分或全部代替心脏做功,向全身各器官泵血。

8月14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在查看患者的“火箭心”控制器。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火箭心”实现量产后,已挽救中国190余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生命。

  心衰患者李海宁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治疗,只能排队等待心脏移植,但找到心脏供体的时间无法预计。李海宁说:“我当时已经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了。”

  数据显示,中国心衰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说,由于药物治疗的局限和心脏供体的缺乏,耐久可靠的机械性心脏辅助装置逐渐成为心衰患者的新选择。

  然而,治疗费高昂的进口产品令人们望“泵”兴叹,加快国产人工心脏研发迫在眉睫。2018年,“火箭心”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22年7月,“火箭心”正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其关键技术指标也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

8月14日,植入了“火箭心”的患者在家人的帮助下查体。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目前,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无源全磁悬浮设计的“HeartConⅡ”正在开展实验,有望填补世界空白。

  “未来,我们将坚持走医工结合与科技创新之路,让更多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延续。”刘晓程说。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新观察:“关键指标”看活力
      • 新华视点丨追青逐绿 共绘美丽画卷
      • 新华全媒+丨一颗“火箭心”点燃生命新希望
      • 追光丨请伍鹏线上爬山?文旅局们,这里还有更多人选
      • 两岸关系丨电商“快车”助力台胞在大陆更好发展
      • 秀我中国丨打卡最美中轴线:万宁桥
      • 热点问答丨三问“北溪”爆炸调查新进展
      • 韩国博主打卡北京“city”地标
      • 旗袍如画 她的针脚里藏乡愁

              推荐阅读:

              定位中大型SUV EXEED星途VX或将于明年4月上市

              从源头入手推动适老化改造

              “科技赋能短交通行业新场景”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越过“数字困境”,让银发族从“网络失语”迈向“硬核出圈”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将于10月31日返回地球

              提升国际数字治理能力——记全球数字产业高峰对接会

              天猫国际携手100个进口新品牌正式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张晓: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瓦里安医疗实现由生产商向生态建设者的转型

              软件生态成折叠屏市场发展关键 华为助推行业跨越发展

              西门子能源安妮珞:借力进博会,共同推进能源低碳绿色转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