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新型锂电池助无人机不惧温差长距续航

2024年12月10日 | 查看: 55503

  12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此次试飞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型锂电池助无人机不惧温差长距续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搭载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正在试飞。张盟摄

  无人机搭载的高比能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每公斤400瓦时,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升20%至40%。电池模组能量密度达340瓦时每公斤,可在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宽温域环境中稳定工作。试飞过程中,无人机顺利完成起飞、爬升、高速巡航、降落等测试环节,高质量完成了3小时飞行试验,全面验证了高比能锂电池的高效能量储备能力与运行稳定性。

  为实现如此高的能量密度并满足严苛的宽温域要求,研发团队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他们通过创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设计与负极硅碳复合优化,大幅提升了电池比容量;同时优化了正负极容量匹配,实现更高的能量存储效率;将特殊配方的超低温电解液引入低冰点溶剂和功能化添加剂,显著降低冻结点,确保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离子传导性能和充放电效率;研发兼具耐高温与抗低温性能的新型复合隔膜,不仅提升了宽温域稳定性,还全面保障了电池的安全性。此外,这款电池结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多层复合策略,进一步优化热管理和封装工艺,大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温度适应性。

  高比能宽温域锂电池的成功应用,为无人机在寒区作业、应急救援、巡逻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这不仅提升了无人机的作业性能和效率,也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该技术还为电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记者张蕴 通讯员史鑫 张盟)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 经济参考报丨前11月多个高频数据实现正增长
      • 新华全媒+丨拨浪鼓“摇”出20亿元市场 “三毛产业”保暖全球
      • 新华每日电讯丨走笔十堰南三县:堵河深处有桃源
      • 追光丨让学生“动”起来 成都这所小学竟有829张乒乓球桌
      • 国际观察丨南共市-欧盟自贸协定解读
      • 秀我中国丨偷偷告诉你,人参上新啦!
      • “数”看中小企业之势
      • 青藏线上的生态守护者

              推荐阅读: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发布

              促创新拓应用 5G轻量化技术演进加快

              让未成年人用好互联网

              技术筑生态 智联赢未来,第二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举行

              “双11”国货缘何受欢迎

              AI大模型接连迭代 落地应用进程提速

              工信部印发《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人保车险|购买车险,险种选购的先后顺序很重要!

              《工业互联网与工程机械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发布

              电动智能化 打开汽车业创新“阀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