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一起来看,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科技“秘籍”!

2025年01月30日 | 查看: 63117

一起来看,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科技“秘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杭州1月29日电(记者刘铭翔)蛇年春晚,一场由张艺谋导演,由杭州宇树科技和新疆艺术学院共同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令人眼前一亮。

  舞台大幕拉开,16个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宇树H1“福兮”,身着花袄、手持花绢,踏着节奏明快的舞步,与真人舞蹈演员一同上演了“AI机器秧歌”。这场大型全AI驱动的全自动集群人形机器人表演,背后是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

  图为蛇年春晚节目《秧BOT》表演者及工作人员的合影。新华社发

  表演伊始,伴随着喜庆的秧歌调和富有律动的锣鼓点,机器人方阵便由长方形的紧凑队形快速向整个舞台展开,其间机器人动作整齐划一,令人直呼“训练有素”。

  据悉,依靠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等技术,宇树H1不仅能够在舞台上确保精准定位和稳定连接,让动作和队形实现“复制、粘贴”的效果,同时强大的集群协同控制系统让它们能及时随舞台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除了脚下队列的整齐划一,“手上功夫”的灵巧多变更是这次机器人演出的一大亮点。扭胯、挑帘、甩手、摆臂、转手绢,形式丰富而活泼灵动的扭秧歌动作被机器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而这一切少不了一项“秘密武器”——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的帮助。

  作为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电驱人形机器人,宇树H1的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 N·m,这帮助它完成许多真人表演者都难以实现的高难度动作。同时,宇树H1还配备了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就像长了许多双眼睛,能将周围环境看得一清二楚,这为其完成如“转手绢”“丢手绢”等“技术活”提供了强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图为登上蛇年春晚舞台的人形机器人宇树H1“福兮”。新华社发

  作为一场人与机器人同台演绎的艺术呈现,如何将音乐和舞蹈的节奏韵律演出来,是机器人表演的关键。据悉,宇树H1通过先进的AI算法得以“听懂”音乐,不仅能跟上音乐的节奏,还能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让跳出来的舞蹈又稳又好看,而非简单的机械舞动。表演行至高潮,只见机器人一齐缓缓“藏手绢”、快速“亮手绢”、摆臂“转手绢”,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伴随着背景音乐中的唢呐,将扭秧歌洒脱的韵律和欢快的氛围传达出来。

  如此精彩的“人机共舞”,在春晚舞台上并非首次。此前,同样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机器牛“犇犇”就曾登上2021年牛年春晚与表演者共舞,当时便凭借可爱的外形和灵活的动作引发人们关注。而此次登台的“福兮”机器人,自2023年亮相以来,也有在张艺谋导演的舞台剧《澳门2049》的表演经历。随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突破,越来越多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跨界融合正在“闪亮登场”。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金蛇贺岁 春满神州
      • 新华视点丨趣享新年 欢乐不停
      • 新华全媒+丨“试乘师”:黎明前,我们为高铁“开路”
      • 秀我中国丨沉浸式体验内蒙古硬核年夜饭
      • 记者手记丨特别的“年货” 温暖的爱心
      • 特稿丨地球另一端的“春节热”
      • 追光丨舞龙灯,非遗年俗走向世界
      • AI视频丨龙蛇交替 福运绵绵
      • 微纪录片丨葫芦雕刻

              推荐阅读:

              新年新景象,且以“恺”歌换浅唱 瑞士美度表携手郑恺邀请你一起辞旧迎新

              京东发布即时零售三公里模式,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半径扩容

              汇聚数字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工信部: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

              国泰集团:以进博会为支点,不断发挥“植根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优势

              真正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华为携全场景新品参展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AI大模型接连迭代 落地应用进程提速

              钢铁工业迎来数字时代——2023钢铁数字创新大会侧记

              搭载“蓝科技”全技术 vivo X100系列正式发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