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中国社科院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果

2025年05月27日 | 查看: 72444

  5月27日,中国社科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共发布7项成果。

发布会现场图。(中国历史研究院供图)

中国社科院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成果”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王冠及冕旒文物实体,见证了高原丝路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辉煌。“河北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唐代陶质龙首建筑构件制作工艺及保护修复成果”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三维激光扫描、虚拟拼接等技术,为龙文化形象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现了中国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跟着走”到“领着走”的切实转变。

  《从聚合到融合: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人群互动》论文成果运用多学科方法论证该地区东周时期的人群交往、交流、交融。《我国考古出土葡萄属种子遗存初探——兼论本土葡萄属植物的栽培可能》论文成果论证中国本土葡萄属植物没有因西方欧亚种葡萄传入而被取代,二者长期共存;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我国先民可能已对其管理甚至栽种。

  《中国早期泡碱玻璃的源头与传播路径:来自新疆早期铁器时代(1000BC-202BC)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新证据》论文成果通过对“蜻蜓眼式”玻璃珠开展主、微量元素成分分析,认为新疆是地中海玻璃东传的关键节点。《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合金技术和矿料来源的再思考》论文成果旨在说明二里头先民已掌握较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具备对金属资源的控制和生产组织能力。

  发布会由中国社科院主办,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同承办。(记者王子铭)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
      • 新华解码丨解析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 新华视点丨向新求变!看各地发展的硬核答卷
      • 文化中国行丨沂蒙老区“守艺人”的文化匠心
      • 新华每日电讯丨开化之路:一个浙西山区县的共富样本
      • 两岸关系丨特写:为乡愁留影,为两岸融情
      • 追光丨这个赛季,“五大联赛”的冠军球队有点多
      • 文博会vlog丨古韵新生
      • 鼓浪屿,有一群“好小哥”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汽车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大保养?

              探“灯塔工厂”看制造业“智变”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发布

              跨境电商“货通全球”

              5G-A:网络能力提升十倍的5G“升级版”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不能松劲

              侧记:云栖大会有节院士科普课

              让科技伦理建设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护航

              数字贸易成外贸增长新引擎

              更快更新更绿 从“双11”感知物流活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