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吊林立的工地现场,操作人员坐在空调房里远程操控机械臂精准作业;工人佩戴的安全帽实时闪烁定位红光,后台系统同步追踪所有人员动态;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平板电脑上“生长”出整座医院的立体架构,每根管线走向都清晰可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6日,在重庆举办的智能建造标准宣贯暨质量安全标准化项目交流观摩会上,一项项“智慧大脑”技术搭建起了智能建造的“未来现场”。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重庆大学今年1月在北京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建筑业建造碳排放总量51.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48.3%,而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新型供应链等技术融合形成的智能建造可大幅降低能耗,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未来建造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黄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新华全媒头条丨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
- 新华解码丨解析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 新华视点丨向新求变!看各地发展的硬核答卷
- 新华调查丨警惕!这种“瘦身咖啡”暗含违禁品
- 文化中国行丨沂蒙老区“守艺人”的文化匠心
- 两岸关系丨特写:为乡愁留影,为两岸融情
- 追光丨这个赛季,“五大联赛”的冠军球队有点多
-
文博会vlog丨古韵新生 -
鼓浪屿,有一群“好小哥”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