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开年“看见”|研发之变看新科创

2024年01月19日 | 查看: 50055

海报设计:刘旭峰、夏园园

  新华社合肥1月19日电(记者吴慧珺、马姝瑞)任意角度弯折的智能手表、卷轴一样“折叠”起来的手机屏幕、能卷曲起来的笔记本电脑……在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各式各样可弯曲的屏幕颠覆人们的传统印象,刷新对未来生活中“显示无处不在”的想象。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是不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合肥维信诺研发费用投入达到4.98亿元。

  不久前,合肥维信诺同时入选“2023年安徽省研发强度百强企业”和“2023年安徽省研发投入百强企业”。这两份榜单的上榜企业,涵盖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安徽各个新兴产业领域。

  企业,既是市场主体,也是当仁不让的科技创新主体。

  2023年,安徽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600余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00余家,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6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家;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80%。

  883.2亿元、1006.1亿元、1152.5亿元……2020年至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直观记录了安徽创新的持续加码,2023年陆续发布的最新排名显示,安徽研发投入强度再进一位,提高到全国第7位。

  “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活力。

  如今,安徽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9万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2.7万家,居全国第7位;科创板上市企业24家;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161.25亿元,同比增长162.9%;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2.84亿元,同比增长110.5%。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总投资62.94亿元,合肥先进光源总投资36.69亿元,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总投资23.25亿元……“只要值得,一定舍得。”这是合肥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态度。

  两个月前,《自然》增刊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合肥跻身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第13位,排名较上年前进3位。

  创新节奏的加快带动人才加速汇聚,进一步推动研发活动持续“升温”。

  2023年,安徽省获批国家杰青23名、国家优青26名,新备案安徽省院士工作站22家,累计柔性引进院士及团队450余人次。

  不久前,安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大硅谷”签约第二批全球合伙人。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的平台,“科大硅谷”已招募30多位创新合伙人,涵盖了国内外头部创投,并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地设立创新中心,到2025年,“科大硅谷”将争取汇聚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2024中国空间站“迎新”
      • 新华全媒+丨揭秘为天舟七号保驾护航的航天科技
      • 乡村行·看振兴丨延安:念好“致富经” 小杂粮“飞出”山坳坳
      • 热点问答|伊朗与周边国家为何闹僵
      • 新华视点丨“防鸟网”为何成鸟类“杀手”?
      • 新华每日电讯丨他们,默默地在人间打造“天堂模样” 
      • 节令之美丨20日大寒: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 “十四冬”何以呼伦贝尔
      • 瞰云南丨追梦吧!迪庆

              推荐阅读:

              数据“上链”助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科技伦理审查为科技向善保驾护航

              跨越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

              天猫启动黄扶手计划“观·爱”行动,首批送出2万个陪伴摄像头

              数字贸易成外贸增长新引擎

              广东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海尔骄阳空气能热泵冷暖:以技术创新助力科技强农、产业兴农

              人保车险|高速路上的行车技巧和注意事项

              人保车险|车险出险次数对保费的影响

              多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