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北京发展商业航天有了路线图

2024年01月26日 | 查看: 52397

  一个个商业航天“世界之最”的诞生,正在凸显北京商业航天创新策源地优势。

  近日印发的《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明确,北京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计划到202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壮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北京商业航天的民营力量贡献了多个“世界之最”——天龙二号开创全球民营航天企业液体火箭首发即胜的历史;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火箭;引力一号刷新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纪录。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航天领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规模化民营商业航天创新产业集群与“南箭北星”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未来五年,北京将强化创新引领、场景驱动,先行先试,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提升北京商业航天产业能级。

  为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北京先行先试,探索商业航天政策创新。例如,北京将畅通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申报协调和登记、空间数据共享和使用、民用航天发射许可,推动商业航天创新政策率先在京试点。

  空天一体的卫星互联网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新战场”。北京将以大规模星座建设为牵引,夯实整星研制、地面终端、星座运营管理等基础能力,加快巨型星座组网运营,构建空间基础设施。

  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是降低发射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商业航天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围绕可重复使用火箭,北京计划突破发动机变推力、再入返回高精度导航定位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3年内完成百公里级亚轨道火箭回收飞行验证、5年内在全国率先实现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并探索航班化发射服务。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北京还将推进卫星互联网在偏远地区通讯、应急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开展新型空间动力、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新技术验证和工程化应用,探索空间碎片监测、空间环境治理商业模式,发展太空旅游、太空制造以及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记者 张漫子)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严寒东北的多样打开方式
      • 民生直通车丨功能更多元,社保卡将实现全国“一卡通”
      • 新华全媒+丨从地方两会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国际观察丨压力下以色列欲谈判 分歧大停火难达成
      • 星空有约丨2024年第一轮满月即将上线
      • 文旅新探丨梅关古道:漫寻历史细赏梅
      • 追光丨一副耳机背后的银发健身“蓝海”
      • 这条大走廊,“日诞”企业80家
      • 秀我中国丨来庐山品诗词之美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购买车险有哪些渠道?有哪些区别呢?

              为人民服务,永远不变的党员初心”—记首汽约车驾驶员薛禹

              京东发布即时零售三公里模式,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半径扩容

              飞象星球覆盖200万学生 教育数字化产品规模落地初见成效

              研究报告:发挥好数字经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观察:今年“双11”,包裹为啥送得快?

              武汉商业航天飞向更广空间

              算力行业或出现价格上行态势

              人保车险|车险电子保单和纸质保单有什么区别?哪个更方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