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

智能公共设施“失能”谁来管

2025年03月26日 | 查看: 64825

  AI跑道、智能骑行、充电座椅……为了给游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园上新智能设施。然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智能设施维护管理并不到位。

智能公共设施“失能”谁来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这些公园里的“黑科技”,的确费了不少心思。比如,有的公园设置集电地板,游人踩上去即可触发雾森系统,边走边给植物浇灌;有的公园配备了心率柱,游客只需双手握住感应片,显示屏就能报出心率并给出相应运动建议。可由于长期缺少维护,相当一部分设备已长期黑屏、“满面灰尘”,几近荒废状态。正如游客吐槽的,如果智能设施总是“失能”,莫不如把空间腾挪出来,增设一些能派上用场的传统健身器材。尤其很多口袋公园本就空间有限,堪称“螺蛳壳里做道场”,占了地方却没什么用,很难说不是一种资源浪费。

  拥抱智能化浪潮,公园解锁“AI新体验”的尝试值得肯定。但诸如此类的“中看不中用”,也暴露出公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事实上,很多智能设备的技术本身就不够成熟,一些公园缺乏调研、忙于尝鲜,又没算明白日常运营维护的账。与技术公司的合作结束后,后续维护管理自然成了麻烦。拆除设备意味着前期投入“打水漂”,还关乎未来重新规划的问题。不拆则更为糟心,弃之不理有碍观瞻,重新管养维护又力不从心。

  今天,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公园虽只是一方小天地,同样承载着人们对于城市更宜居、更智慧的向往。而打造智慧公园,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如何在成本可控、运维可持续的情况下更新设施,如何使新建设施的外观、风格与原有人文自然景观相协调,方方面面都要考量到位。归根结底,建设智慧城市得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做文章。以人为本,重视实用,智能设施才能用得好、用得久。

  从柴米油盐到决策运行,“城市大脑”不断扩容,一座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之城正逐渐变成现实。推动各项建设向实向细,城市之“智”将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 邱凌)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文化活力迸发奏响“春之声”
      • 新华全媒+丨向“新”求“质” 上海这场投促大会吸引全球瞩目
      • 新华视点丨缤纷云南 多彩产业与文旅盛景
      • 生活观察丨儿童肥胖危害多 专家为“小胖墩”减重支招
      • 港澳连线丨东深供水满足香港八成淡水用量
      • 全球瞭望丨英媒:关税政策等打击“美国例外论”
      • 专访丨全球化的经济才是有效的
      • 在古梯田感受“山水间的家”
      • 介休琉璃千年传承与华彩再现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人保安康险来守护您的健康

              人保车险|汽车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大保养?

              续航180km 雷诺Twingo Z.E.官图发布

              外观更运动/或配备48V微混系统 现代新款i30官图曝光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慈溪:“科技创新+数字化应用”助力农业现代化

              人保车险|车险怎么买最划算?

              视联医疗助力福建开展居家安宁养老疗护服务

              数字经济专利创新蓬勃发展

              真正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寻觅世界好物 感受进博会里的潮生活新风尚

              关键词: